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教学科研  党群工作  学生工作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学院新闻>正文
文学院举办“感性解放引导的现代艺术观念变革‘视听文明’到来之际的美学反思”主题讲座
2022-05-23 13:33  

2022515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陈晓明应邀为师生带来题为“感性解放引导的现代艺术观念变革——‘视听文明’到来之际的美学反思”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在腾讯会议召开,由于文秀教授主持。



陈晓明教授认为电子媒介最近十年来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正面临着从“口传文明”到“书写文明”,再到“视听文明”的大转型。当今的感性解放实际上是社会发展与思想文化互动的结果



一、进入现代:以感性形象的涌现为标志

陈教授认为,当感性经验可以大规模创造与传播,并且可以有效影响社会时,人类便进入了现代社会。在中国,现代的标志是新文化运动。梁启超1902年在《新小说》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正是渴望进入“现代状况”之集中表达1917年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这是从美学层面进行现代启蒙的最典型学说现代社会的一个最为显著的标志,人们把审美推到生活的重要位置。此外,陈老师援引了现代主义作家的经典作品,意图说明应该从现代性维度去看待文学艺术与社会历史、生命个体的互动关系。

二、突破现代:以感性激进解放为先锋

这一部分,陈教授以西方四位知名思想家的观点展开:第一,在所有的西方理论家中,马尔库塞是最为激进的感性解放的鼓吹者。在马尔库塞看来,解放了的感性自觉地完成了历史理性解放的任务,感性解放具有救赎的意义。第二,陈教授围绕鲍姆嘉通“美学”(“感性学”)概念展开论述。认为鲍姆嘉通对美的认识建立于理性主义的基础上,最终在感性认识的统一中达到了理性意义上的“完善”。第三,针对现代思想为何从尼采开始,陈教授引用哈贝马斯的观点进行解释。哈贝马斯认为:正是从尼采开始,以主体为中心的理性直接面对“理性的他者”。这个“理性的他者”就是以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为内核的富有创造性激情的艺术审美世界。第四,陈教授认为哈贝马斯最为准确地揭示出了现代向后现代转折的历史路线,他非常清晰地在巴塔耶、拉康、福柯与海德格尔、德里达之间做了辨析区分。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保障西方现代性可以实现自我完善。

三、感性解放的后果:现代哲学与文学的极限经验

陈老师根据西方现代思潮的演进,认为在后现代汹涌澎湃的娱乐化浪潮下,哈贝马斯重建理性的设想可能要落空,理性地建构这个世界的企图可能要让位于感性地把握这个世界的需要。现代主义文学依凭着存在主义哲学,一度揭示无穷深度和不可能的经验,这种理念最鲜明地体现在布朗肖和德勒兹身上。布朗肖的存在主义,既是对感性解放的回应,也是对感性解放的顽抗。德勒兹认为哲学只有同其他力量(如艺术、电影、文学等)结合,才能具有真正的变革性。陈教授认为有必要从文学的角度来审视感性解放:一方面,因为感性解放,人们可以合理地在小说叙事中体验艺术变革;另一方面,小说文本的精细化、丰富性和复杂性,又是感性解放的最极端的成果。



在互动环节中,陈教授与现场师生积极讨论,对师生的体悟与提问做出回应与解答。于文秀教授为本次讲座做了总结,认为陈老师的讲座博大精深,不仅将西方现代性的演进过程讲述得非常明晰,而且能够将文学文本和理论文献有机结合,将常识性知识上升到有新鲜感的理性高度,这种效果得益于陈教授治学的深度和广度。于文秀教授希望广大师生学习陈老师勤奋刻苦、深入钻研的治学精神,在科研道路上越走越远

关闭窗口
 
访问量人数:

版权所有:黑龙江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