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4日上午,“文苑大讲堂”第一三一期在黑龙江大学汇文楼750室举办。本次讲座题为“袁枚性灵诗说的生成与构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石玲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文学院李亦辉教授主持,杜桂萍教授应邀出席,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及省内外十余所高校的40余位师生代表参加。

石玲,文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诗歌与中国传统诗学”“明清性灵文学与五四‘人的文学’研究”等。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刘勰文艺评论奖、泰山文艺奖等。出版《袁枚诗论》《清诗与传统》(第一作者)等著作,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史哲》《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入选山东省“齐鲁文化英才”。

石玲教授首先指出,袁枚的性灵说备受学界关注,前出成果多为静态阐释,而袁枚性灵说的发展演变历经四、五十年的过程,且不同阶段又有不同的面向,与其人生遭际、18世纪的文化与学术、诗坛的风云变幻等息息相关。进而围绕袁枚阶段性的创作实际,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指出早年袁枚对“性情”的倡导,针对的是诗坛门户之争与“褒衣大袑”气象。其诗学观之演进过程,针对的是考据风气对诗坛的鸠占,“灵机”“玄妙”“灵犀”的注入,最终令“性情”蜕变为“性灵”。晚年时期,袁枚将诗论、食论有机融合,系统构建了以“性情”为旨归、以个性为导向、以鲜活灵动为宗尚的理论体系。

讲座结束后,李亦辉教授予以点评,认为石玲教授的研究融入过程诗学的理念,以客观的、动态的、还原的方式揭示出袁枚性灵说的形成进程,系统阐释了性灵说的具体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石玲教授的研究善于从小处入手,文本分析与文献考辨扎实细密,结论令人信服,是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展开学术研究的成功范例,研究理路及学术方法都具有启发性,充分展现出石玲教授深厚的学术底蕴
整场讲座历时近两小时,现场气氛融和欢洽。

